写于2020年9月。写着玩的,代码下一篇再优化了,很不专业QAQ。
本篇文章从律学开始,从十二平均律出发,介绍一些基础必要的乐理知识,然后编写python文件,输出和弦音频文件。
乐理知识部分:
一、律学简述(temperament)
1、概论
律学,又称“音律学”,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。律学须对音乐所用的音律进行研究。音乐所用的音绝大多数是确定的,律制则是以某特定音程为基础,用数学方法规定的一系列乐音的体系。体系中的每个单位称为“律”;音阶是按照音程关系的一定规格从律制中选择若干律而构成的音列,其中的每个单位称为“音”。“音”与“律”合称“音律”时,除指律制外,兼指作精确规定的所有乐音。
简而言之,律就是用数学的方法规定各个音高(不止)的振动频率。“律”是构成律制的基本单位。“律”和“音”的概念相近但略有不同,律制中每个单位称为“律”,而音阶中每个单位称为“音”,律制与音阶的关系十分密切。
2、律的计算
音律计算法即音程的计算法,使用频率比或音程值(interval value)来表示和计算音程的大小。
从古至今,律法不断更替。不同的律制由不同的生律法决定。
音程值(interval value)有四种,分别为对数值、八度值、音分值和平均音程值。
3、五度相生律(circle-of-fifths system)
五度相生律,规定构成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频率规定为2:3。这种每隔五度产生一律,继续相生而得各律的做法,称为“五度相生法”。
其中,由于最大音差的存在,使五度相生律无法在十二律上循环构成各调音阶,即从主音出发,生律十二次(或更多次)并纳入同一八度后,无法回到主音,这对五度相生律的使用造成了一定障碍。
4、纯律(just intonation)
其中音阶中音符的频率是由小整数的比率得出的。在这个系统中,音符之间的音程是基于简单的数字比例,例如八度音程为2:1,完美五度音程为3:2,完美四度音程为4:3。这些比例创造出和谐纯净的音程,据说比现代西方音乐中使用的等温调音系统产生的音色更自然、更悦耳。
5、十二平均律(twelve-tone equal temperament)
十二平均律是把一个八度均分为频率比相等的十二个半音的律制,又称为“十二等比律”。
接下来我们所有代码都是采用十二平均律的。原因是,钢琴就是基于十二平均律设计的。
百度百科写道:十二平均律最早是由我国明朝科学家朱载堉发现(1584年)。后通过丝绸之路传至西方。
1605年荷兰数学家西蒙·斯特芬在一篇未完成的手稿“Van de Spiegheling der singconst”提出用
计算十二平均律,但因计算精度不够,他算出的弦长数字,有些偏离正确数字一至二单位之多。
一个八度的频率比为2:1,则十二平均律各律之间的频率比应为:
在音乐实践中,当时的音乐家已深知十二平均律的便利之处,各国的作曲家、演奏家都开始使用十二平均律,同时也致力于十二平均律的开发。例如德国的巴赫(J.S.Bach),作有《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》二卷,此二卷虽并非只使用了十二平均律(还使用了一些不规则律),但被认为是充分发挥十二平均律的效能,可以自由转调的典范作品。
6、三种律制的比较
三种律制各有其优缺点。十二平均律解决了五度相生律和纯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,例如不断增加律数仍无法回到出发律的矛盾,但十二平均律又会影响音程的和谐性。总体而言,十二平均律将五度相生律和纯律加以调和与折衷,介于两者之间而又更接近五度相生律。十二平均律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律制。
二、基础乐理—-p1—-乐音体系及分组
1、音乐体系、音列
钢琴有88个键。这些乐音加起来的总和叫做–音乐体系。
从低到高排起来叫做–音列。
2、音名
在乐音体系中,每个乐音都有其固定名称,即:音名 。通常用字母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来表示。
这七个音级也称为基本音级,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。
3、音的分组
钢琴划分不同的区域。
钢琴键盘上中央C开始的这一音组称为小字一组,也是“轴心组”。小字一组往右方依次称为小字二组、小字三组、小字四组、小字五组;小字一组往左方依次称为小字组、大字组、大字一组、大字二组
三、基础乐理—-p2—-五线谱&音符
1、谱表
谱表由五线四间构成,用于记录音符高低。由于谱表有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,因此称为五线谱。
2、谱号
这里简单认识一下高音谱号就好了。除此,还有低音谱号、中音谱号。
3、音符
音符由三部分组成:符头(空心或实心的椭圆形符号)、符干(短竖线)和符尾(符干右侧的小弧线)。
4、休止符
休止符是用来表示音乐休止、间断的符号。
在音乐进行中,休止符虽然表示短暂的无声,但此时有着特殊的意义,而且音乐并没有中断,因此休止符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
5、拍号
分子的数字代码一个小节有多少拍,分母的数字代表一几分音符为一拍。读法注意不能读作几分之几拍!
此外,拍号还明确了旋律的强弱变化规律。
四、基础乐理—-p3—-音程
1、音程
两个音之间音高距离就叫做音程。
音程分为两种:旋律音程、和声音程。
简而言之,旋律音程是两个音先后发出声响。而和声音程指的是同时发出。
2、旋律音程
按照发声先后读。
3、和声音程
下方的音称为根音,上方的音称为冠音。
4、协和音程与不协和和音程
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听起来悦耳动听、声音融合,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和不完全协和音程。
完全协和音程包括纯一度、纯四度、纯五度、纯八度;不完全协和音程包括小三度、大三度、小六度、大六度。
纯八度的音响听起来非常融合,像一个音的声音,也因为过于融合声音听起来会比较空洞。
纯一、纯四度、纯五度音程比起纯八度的音响效果略显饱满一些,但也显空洞。
因此,所有纯音程(纯一度、纯四度、纯五度、纯八度)都是完全协和音程。
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比较刺耳,听起来紧张、不稳定,如大小二度、大小七度、增四度、减五度等音程。
不协和音程虽然音响效果尖锐,但是它在音乐作品中也是构成乐曲的重要元素。
五、基础乐理—-p4—-调式
1、调式
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,围绕某一具有稳定感的中心音(主音),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所构成的体系,称为调式。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调式是大小调式。
其中,巴赫的《十二平均律》更是大小调式的经典中的经典。
2、主音
在调式中,主音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心音,其稳定感最强,其他的音都倾向于它。在歌(乐)曲中,主音常出现在强拍、音较长或终止处。
3、大调式
大调式简称为“大调”,由七个音级构成。它的主音与Ⅲ级音之间为大三度音程关系,这个大三度也是大调式的特征所在。其中Ⅰ、Ⅲ、Ⅴ级音构成大三和弦,因此大调式的色彩是明亮、辉煌的。
大调式共有三种类型:自然大调、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。
1、自然大调
自然大调是大调中用得最多的一种,全部由自然音级构成。
自然大调音阶由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组成,
其音阶结构是:全音-全音-半音-全音-全音-全音-半音,即由大二度、大二度、小二度、大二度、大二度、大二度、小二度音程组成。
C和D之间隔了一个音(黑键),所以CD叫全音。
E和F之间没有间隔,所以叫半音。
为了便于熟记,自然大调编成口诀为:全、全、半、全、全、全、半。
即我们平时说的:de re mi fa sol la si
C自然大调如下图所示:
2、和声大调
在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上,将第Ⅵ级音降低半音,即为和声大调。
其特征是降Ⅵ级音与Ⅶ级音之间所形成的增二度音程。
这个增二度即为判断和声大调的标志,也是和声大调的特征所在。
C和声大调音阶如下图所示:
3、旋律大调
在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上,将第Ⅵ级音降低半音,即为旋律大调。
其特征是降Ⅵ级音与Ⅶ级音之间所形成的增二度音程。
这个增二度即为判断和声大调的标志,也是和声大调的特征所在。
C旋律大调音阶如下图所示:
4、小调式
小调式简称为“小调”,也是由七个音级构成。
它的主音与Ⅲ级音之间为小三度音程关系,这个小三度也是小调式的特征所在。其中Ⅰ、Ⅲ、Ⅴ级音构成小三和弦,因此小调式的色彩是柔和、暗淡的。
小调也有三种类型:自然小调、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。
1、自然小调
自然小调音阶也由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组成,其音阶结构是全音-半音-全音-全音-半音-全音-全音,即由大二度、小二度、大二度、大二度、小二度、大二度、大二度音程组成。
a自然小调如下图所示:
为了便于熟记,编成口诀为:全、半、全、全、半、全、全。
2、和声小调
在自然小调音阶的基础上,将第Ⅶ级音升高半音,即为和声小调。
其特征是Ⅵ级音与升Ⅶ级音之间所形成的增二度音程,并且Ⅶ级音在升高半音之后具有了导音倾向于主音的功能,和自然小调相比紧张度更大。
a和声小调如下图所示:
3、旋律小调
在自然小调音阶的基础上,将自然小调上行音阶中的第Ⅵ级和第Ⅶ级升高半音,下行音阶中再将这两个音还原,即为旋律小调。
a旋律小调如下图所示:
六、基础乐理—-p5—-调号
1、调号
调号作为表示一首歌(乐)曲的调高(即主音高度)的符号,位于每行谱表起首处(谱号之后)或乐曲进行中出现新调的地方。
调号是用升、降记号来记写的。
python编曲部分:
一、认识MIDO库
1、导入mido
from mido import Message,MidiFile,MidiTrack
2、mido基本框架
创建两个mido库的对象:MidiFile() , MidiTrack()
前者用于编辑、生成、输出Midi文件,后者用于midi文件轨道编辑。
mid = MidiFile() track = MidiTrack() mid.tracks.append(track)
在轨道对象中添加信息,’program_change’意为切换轨道。
直观理解就是:编辑某条轨道前需要先把轨道选好。(此为官方固定套路,看不懂也无所谓,照着写即可)
track.append(Message('program_change', program=0, time=0))
3、编写音符
选好轨道之后,直接在轨道上添加音符即可。注意,此处的时间单位是毫秒。
track.append(Message('note_on', note=60, velocity=64, time=0))
添加完后再添加一条结束标记,此处才算真正完成一个音符的书写。
track.append(Message('note_off', note=60, velocity=64, time=2000))
添加完以后,就可以直接生成一个midi文件了
mid.save('MyFirstDamnSong.mid')
4、代码
代码如下:
二、结合乐理
1、midi文件频率编号表格:
由上表可知,中央C的midi编号是60 。
2、编写工具库
1、任务分析
我们首先编写一个工具库Notes_Toolbox.py,定义一些常用的,根基的东西。
定义好基础的东西:音程、音名、调式、和弦、节拍、基础音等等。
然后编写一些简单的方法供调用,比如返回一组和弦、自动转调、通过五线谱得到MIDI频率编号等方法。
2、定义变量
编号 | 变量名 | Is static? | Default value | 作用 |
1 | bpm | No | 125 | 节拍 |
2 | timePerBeat | No | 60 / bpm * 100 | 每拍持续时间(毫秒) |
3 | base_note | static | 60 | 中央C对应MIDI编号 |
4 | note_name[] | static | [ ‘C’,’D’,’E’,’F’,’G’,’A’,’B’] | 音名 |
5 | major_notes[] | static | [0, 2, 2, 1, 2, 2, 2, 1] | 自然音阶 |
6 | Cmajor_notes[] | static | ||
7 | Eflatmajor_notes[] | static | ||
8 | Cmajor{} | static | {‘C’: 60, ‘D’: 62, ‘E’: 64, ‘F’: 65, ‘G’: 67, ‘A’: 69, ‘B’: 71} | C大调字典 |
9 | Eflatmajor{} | static | {‘C’: 63, ‘D’: 65, ‘E’: 67, ‘F’: 68, ‘G’: 70, ‘A’: 72, ‘B’: 74} | E小调字典 |
… | … | … | … | … |
3、定义函数
编号 | 方法名 | 返回 | 传入参数 | 作用 |
1 | get_note | MIDI编号 | note,group=0,**kw | 输入音名与音符区域,返回对应的MIDI编号。(需要改进,没有黑键) |
2 | get_chord | 和弦数组 | name,**kw | 输入和弦名称,返回和弦数组 |
3 | originToEflatMajor | 新E小调MIDI编号数组 | list,**kw | 输入C大调,返回E小调。(需要改进,支持指定什么调到什么调) |
… | … | … | … | … |
bpm = 125 #why 125: #bpm = 1 * 1000 / 8 timePerBeat = 60 / bpm * 1000 base_note = 60 # C4 note_name =[ 'C','D','E','F','G','A','B' ] major_notes = [0, 2, 2, 1, 2, 2, 2, 1] Cmajor_notes = [] Eflatmajor_notes = [] for num in range(12): Cmajor_notes.append(base_note+sum(major_notes[0:num+1])) Eflatmajor_notes.append(base_note+3+sum(major_notes[0:num+1])) #这里只有一个区 Cmajor = dict(zip(note_name,Cmajor_notes)) # Cmajor = {'C':60,'D':62,'E':64,'F':65,'G':67,'A':69,'B':71} Eflatmajor = dict(zip(note_name,Eflatmajor_notes)) # Eflatmajor = {'C': 63, 'D': 65, 'E': 67, 'F': 68, 'G': 70, 'A': 72, 'B': 74} def get_note(note,group=0,**kw):#Group = 0 means 4Group global base_note,major_notes return base_note + group*12 + sum(major_notes[0,note]) def originToEflatMajor(list,**kw): Ef=[] for x in list: Ef.append(x+3) return Ef #get_note(1,group=0) return 60 #get_note(2,group=0) return 62 def get_chord(name): chord = { "Major3":[0,4,7,12],#大三和弦 "Minor3":[0,3,7,12],#小三和弦 "Augmented3":[0,4,8,12],#增三和弦 "Diminished3":[0,3,6,12],#减三和弦 "M7":[0,4,7,11],#大七和弦 "Mm7":[0,4,7,10],#属七和弦 "m7":[0,3,7,10],#小七和弦 "mM7":[], #... } return chord[name] #get_chord(“Major”) return [0,4,7,12]
3、写一段分解和弦
上面已经写完了工具类模块,接下来就可以专注于和弦的部分了。
1、编写输出和弦函数
输出分解和弦到midi文件
使用此方法时,需要传入:
编号 | 参数名: | 传入: | 示例: |
1 | track | mido库的输出音频接口 | MidiTrack() |
2 | root | 音符的名称 | ‘C’,’D’,’E’,’F’,’G’,’A’,’B’ |
3 | name | 和弦的名称,在Notes_Toolbox中定义 | ‘Major3’… |
4 | format | 输出分解和弦的方式 | [0,1,2] [1,3,2,3]… |
5 | length | 音符持续的时长 | 4 |
直接放上源代码:
def add_broken_chord(root, name, format, length, track, tone_name='Cmajor', root_base=0, channel=0): #默认是c大调 root_num = Notes_Toolbox.Cmajor if tone_name == 'Eflat': root_num = {'C': 63, 'D': 65, 'E': 67, 'F': 68, 'G': 70, 'A': 72, 'B': 74} root_note = root_num[root] + root_base*12 # 分解和弦的根音 time = (length * 480) / len(format) # 此处为官方文档写法,我也不懂,time指的是音符持续时长 for broken_chord in format: # 通过for循环,逐个输出和弦的音符 note = root_note + Notes_Toolbox.get_chord(name)[broken_chord] track.append(Message('note_on', note=note, velocity=60, time=0, channel=channel)) track.append(Message('note_on', note=note, velocity=60, time=round(time), channel=channel))
2、调用参考:
format = [0, 1, 2, 3] add_broken_chord('C', 'Major3', format, 4, track) add_broken_chord('C', 'Minor3', format, 4, track) add_broken_chord('C', 'Augmented3', format, 4, track) add_broken_chord('C', 'Diminished3', format, 4, track) add_broken_chord('C', 'Diminished3', format, 4, track)
最后调用保存midi文件即可。
三、规范化代码
为了方便调用,我们对函数的参数顺序做出调整。
另外,重载play_note方法,使其可以接收int类型的note(也就是直接输入MIDI编号)。
同理,所有的有关note的输入都可以进行重载。
def play_note(note, track, length=1, tone_name='Cmajor', root_base=0, delay=0, velocity=1.0, channel=0): ... def play_note(note:int, track, length=1, tone_name='Cmajor', root_base=0, delay=0, velocity=1.0, channel=0): ... def play_broken_chord(root, name, format, track,length=1, tone_name='Cmajor', delay=0, velocity=1.0,root_base=0, channel=0): ...
四、总结、mido之旅未完待续…
经过上述学习与实践,浅显地了解了音乐与数学的联系,与一些基础乐理知识。通过代码,实现了各种和弦的输出。
结合乐理知识,接下来,将进行圈式和弦的书写。
参考文献
. 《音乐理论基础》,李重光编著,人民音乐出版社;